编辑 | 未生 秋天,可能是北京最值得期待的季节,但对北京孩子来说,满地落叶才是秋天值得期待的根本原因。每到这个季节,一年一度的拔根儿争霸赛就开始了。 ▲来源:微博 放学搭伴回家,只要经过有树的地方,随时随地就可以来一场“掰头”:捡片落叶,把叶面撸掉,两个人把叶根交叉着搭在一块儿,各自捏着叶根的两端,找好角度,同时使劲儿往反方向拽:一,二,三——走你。 k1 \8 F3 H6 Y5 F
谁的先断,就会被大家伙儿集体嘲笑:“你没根儿了。”
& W3 I+ I. l1 q2 _▲一根根儿,就能拔上一下午,这就是小时候简单的快乐 part.1
' m( w7 H2 ], n- ~* L9 C无兄弟,不拔根儿 / b2 |- r: `: _: `
说起拔根儿,这可是每个北京土著从小玩到大的游戏。
2 k2 L* P! k$ V" k7 j6 p“根儿”是啥?其实就是指杨树落叶的叶根,因为北京杨树多,大到天坛,小到自家门口的公园,随处可见一片片的杨树,叶柄的长短、粗细、韧性也合适,无论在操场、学校,或是任何一处胡同里,杨树叶一抓一大把。 ) t5 G, }- ?0 L& K
所谓拔根儿,规则特简单,拿一条叶根穿过另一条叶根,拦腰一套,锁链似的交叉着绕在一块儿,两个人分别捏住叶根两端,同时喊321,往反方向扥,来来回回,扥断了为止。拔完一根儿再选一根儿,谁赢到最后,就是公认的“根儿爷”,荣誉本身也带着点男孩子才懂的骄傲,而他手里的就是“根儿王”。 $ I3 c% o& _ ~5 ?
就这么个简单的玩意儿,无论你住东、西城还是昌平,只要是北京孩子,那都得玩。 ; x' {# G" c. G$ ~- I
上小学,课间十分钟绝对不用来休息,下课铃一响,无论上课朗诵课文读得多积极,只要老师不拖堂,立刻就冲出门外,往树底下挑选落叶,撸掉叶面,随便拽个同学开始比试。
0 B3 c& _3 G- S$ v4 S: H9 R4 Z7 R) R" `* E$ \! ?
赢了的满脸得意,接着选根儿,像《倚天屠龙记》里决战光明顶的张无忌一样,守擂接受新一轮的车轮挑战,如果输了就放狠话下个课间再约,但接下来这节课,就别想认真听了,早就走神到根儿上了。
1 N( h) r+ b) L, p+ D G& l2 [课间显然不够用,晚上放学回来后要是还没开饭,书包往家里一甩,叫上俩朋友就可以开始选根儿拔根儿了。 % J+ T+ b i% W! c% {
从胡同头到胡同尾,每棵杨树下都蹲着一群同龄孩子,就像大人下象棋,旁边总有人指点,孩子拔根儿,边儿上还没轮到的也出谋划策:“你zhei样儿不行。” - T/ n5 `# n9 a* e# e
* F* V b7 y" P' G拔根儿其实并不是北京独有,像山东就叫“抗老根儿”,东北则成了“噶宝油子”,玩法大体不变。 " Q7 h& d7 {& x- X8 r$ o# s0 N' A
这项游戏多是口耳相传,从爸爸、哥哥或同学那里学会的,就像老鹰捉小鸡,但相较而言,“拔根儿”却更有来头。 % g# I% R+ ?$ Y* M* ~% s' ~& k
据文献记载,拔根儿最早应该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,原形是古代端午习俗里的“斗百草”。 “斗百草”包括“文斗”和“武斗”,文斗就是指找草、识草,以及以对仗形式互报草名,没点儿文学修养和草药知识是不行的;而“武斗”就和现在的拔根儿比较相似,不过当时是用各类草来对着拔。
% D1 W( V* r$ b& b( j7 J3 L% r5 P. o% k7 q1 _+ d9 _5 H4 M
而如今,代代相传,“百草”就变成了杨树的叶根儿,特定节日的“武斗”也成了秋季里每天都能玩的“拔根儿”。
0 R. l6 H) e. h0 y& e part.29 L d# l5 w+ _
老炮儿才知道的独门秘笈 ' x+ z$ ~# n3 O4 X# n H3 u& i( q
总有人在拔根儿大赛上拔得头筹,打败无敌手,大家伙儿都知道,他靠得不是蛮力,而是一套独门秘笈。 $ s) M( M1 W z- J$ Z6 l7 D9 @( H
拔根儿的关键还是在选根儿上,满地的落叶,想要一个好根儿你就得撅着屁股反复找,比环卫工人还积极,因为对于拔根儿来说,找对了根儿就意味着赢了一半。 8 S j8 ?, E- v( T- ^
如何找到一根好根儿?拔根儿界的老炮儿会告诉你——唯一标准是得有韧劲儿,讲究怎么都扥不断。 “新的并不一定是最好,刚掉下来的嫩绿色叶子,那就绝对选不得,水分太多,轻轻一折就断;干黄的也别挑,那是老叶子,太脆生,捡起来还没等搓两下就已经碎了。那些叶根发黑泛红,外皮脱落得差不多,看上去甚至还有些‘蔫儿’的,也许才是极品老根。” 喏,看看这些“老炮儿”,虽然年纪轻轻,经验可算是老道。 ) `- e+ n' {" T) \" c' f
但越是老炮儿,可能也越会藏几手不外露的经验——比如挑完了可不算完事儿,而是捧回家锤炼。
6 L9 Q3 O) i* {( N8 n9 e俗称“臭脚闷老根儿,越臭越结实”。对,您可甭嫌弃,方法就是这么简单粗暴—— 直接搓掉叶面,把叶根平放在球鞋的脚后跟位置,穿着捂几天,直到把有些硌脚的圆柱形叶根磨得扁平,颜色也闷成酱油色,才能拿出来。
% r6 [' @: m: s% i8 x
/ p" B5 j3 |% \
" B1 G5 r7 W' Z8 O, a$ J( U! f7 q有的孩子还另辟蹊径,和自家爷爷辈的亲戚打好招呼,把根儿放在老汉鞋里一连闷几天。这根儿一拿出来,那酸爽劲儿就得先熏倒一批人。 % c! _* i' Z& O( {
当然,好根韧从磨砺出,闷好之后,还得有十足的耐心,慢慢揉搓,什么时候把根茎磨成多根相互牵连的细丝,什么时候就能上战场了。 s0 t* j5 E" w" w% \
京城老炮儿之间的对决,通常都是这样的场景:一手扶墙,另一只手脱鞋,“召唤”根儿,捏着两头搭在一起,靠近观察找角度。交叉在一起的两个陈年老根儿,混合着不同特色的臭脚味儿,闻起来就跟踢完球赛后脱鞋一样酸爽。 但小时候又有谁在意呢。
, ] G! ?2 F" @也有耍机灵的,对老根儿进行深度处理:用手捏着根儿,比划着把细铁丝剪成合适的大小,再小心地穿进去——现在来看,其实就是作弊。 ' |! C# B) Y" n6 U5 z8 c
但说回来,这可是项技术活儿,一个不留神可能就会穿透,不过收益也高,怎么拔都不断,最多是叶皮磨出来,让对面察觉出蹊跷,笑笑骂骂“孙zei”也就过去了。 3 U+ ?" e1 u1 t, } x- o
如果老根儿历经几轮,依然坚韧不断,那绝对就是公认的根儿王,得看作重点保护对象。有时候收藏的根儿能排一溜儿,每天都得在妈妈打扫卫生前找好地方藏。这些根儿在重要争霸赛时可要派上用场。 7 Y2 k; r! u0 w2 ^' F+ A
part.3
$ _8 g @/ O6 _7 b/ K4 `) c% `9 I* C2 s童年的友谊,都在这些游戏上 - t. g+ K9 S$ e. Q- U9 c$ \
2010年,南锣鼓巷发起了一个拔根儿活动,吸引了不少北京80后90后摩拳擦掌,也勾起了许多人的童年回忆。
4 L! J' f4 Z; i, t5 |* W0 o! D现在,和朋友聚会的首选必然是轰趴,除了唱k吃饭,也没别的去处,公园的领域被车道压缩,而曾经的胡同和小四合院也改为现代化的高端住宅楼,想出个门还得排队等电梯。 当然,最主要是当年的孩子们都长大了,秋冬时节,比起出门在当街一起拔根儿,还不如在家里靠着暖气来个峡谷一日游实在。
. {1 h8 Q: d5 f8 S, i& I但总是会想起以前,用粉笔在地上画出格子,再依次描出数字,呼朋引伴来跳房子; 2 O/ S. m3 \" R; |" `" A, e S9 a) w
又或者一起玩“123不许动”,乐趣就在报完数回头的一刹那,背后的小伙伴什么奇形怪状的姿势都有,尤其是那些走到一半不得不停住的,只能保持金鸡独立式,而只要一个没忍住噗嗤一笑,就要接受惩罚,被换上去报数; 女孩子们从小卖铺花五毛钱买根皮筋,人少就直接到公园里找两棵树,把皮筋绑中间,一根小小的皮筋,能被女孩子玩出百般花样; 男孩子在游戏上永远保持着充足的热情,除了拔根儿、弹弹珠、斗鸡,还有摔卡片或摔三角。
5 l. _/ E3 d3 E2 Z: X3 \在那个资源匮乏的童年,这些游戏给我们带来了不亚于街机和小霸王的快乐,如今胡同口那棵老杨树还在,到了秋冬落叶照样簌簌,只是围在一旁看拔根儿大赛的小伙伴,还有那个冷得哆嗦却仍热火朝天的傍晚,以及拥有简单快乐的童年,却一去不返了。 1 Y& R. B( U( B
你有什么童年游戏的回忆吗? 来留言区唠唠吧~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上流UpFlow(ID:heyupflow),作者:李诺米,题图来自:东方IC
# |2 ~( M" J( l. V; d; o |